博客归档

2009年6月7日星期日

潮阳祭社呈现

潮阳民俗“祭社”活动,是民间为纪念南宋末年与元兵血战殁于小北山麓的文天祥部属将士而举办的大型社祭。每年活动期间,盛典隆仪,侨梓感动,民间文艺活动异彩纷呈,形成当地传统的乡风民俗。
现存于谷饶、铜盂的宋代将士合葬墓共六处。已经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的谷饶大亨乡尖石山元帅墓园,是闻名遐迩的古迹。
小北山麓一带近二十个村落、十几个姓氏的民众十年一值,轮流祭祀,七百年来传承不衰。
归纳起来,潮阳祭社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地域文化特色:英雄崇拜,寄托强烈的民族情感。
潮汕是古代闽越人与南越人的聚居之所。潮人另一主干为“福老”和直接迁自河东(即山西)以及河南的“河老”。由于战乱、天灾被迫南迁的民众,一直情系故土,心怀中原,具有自豪的、正统的民族情愫。
潮汕雕梁画栋的传统民居“下山虎”、“四点金”,其门楣石刻至今仍要标榜祖居何处。
例如张姓的镌“清河故家”,肖姓的刻“兰陵旧家”,刘姓的刻“彭城世泽”等等。可见莫忘祖宗的家训世代相传。
这种念旧、思祖、恋家情感延伸出来的安邦、报国思想,一脉相承,有着不难理解的历史渊源。
南宋末年熏元兵大举南下熏烽烟弥漫熏异族的入侵激起了汉族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宋右丞相文天祥勤王转战入潮,700年前的抗元战场血雨腥风,小北山麓尸横遍野,出于人类“怜生恤死”的同情心,民众自觉将阵亡将士收殓合葬;而之后香火不断地祭祀追念,则出于敬仰民族英雄的正义感。
民族忠烈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激荡着人们的心胸,潮阳人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念旧、思祖、安邦、报国观念由此激发升华,化为墓园前的袅袅香烟。由此可见熏潮阳的祭社民俗,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认宗祭祖,也不是求神拜佛,其被祭祀对象超越了血缘的关系和迷信的层面。
祭社作为英雄崇拜的一种形式,蕴含着强烈的民族情感。这是潮阳“祭社”有别于其他地区社祭的一个显著特点。
虔诚膜拜,折射民族质朴天性。应该说,在南宋灭亡后近百年的元朝统治中,民众祭拜阵亡将士的活动还处于自发的、半隐蔽状态,后来由于明朝廷的敕封追认为“宋朝大元帅”,并由附近村民轮流配祭而逐渐规范化制度化。
在潮阳练江中下游平原,集忠义、英勇于一身的“宋朝大元帅”在群众的虔诚祭拜中逐渐向神灵方向靠拢,定格为这个地域的神明。
在寻常的日子,“祭社公”是心理医生,老百姓心中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生活中有什么过不了的道道,总会到元帅墓前倾诉,祈求神力的庇佑。
在过去的岁月里,有的村民一年到头舍不得杀一只鸡,就为了祭社时能凑齐象样的祭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繁荣,对于当年值祭的村民来说,祭社是一个比春节还要重要的日子。祭典期间,家家张灯,户户结彩,游子纷纷赶回桑梓,男女老小总动员。大北山下的潮人祭社规模之隆重、情愫之虔诚、气氛之浓烈,远远超乎了外人的想象。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谈谈潮阳练江平原的地理位置。练江中下游平原南有大南山,北有小北山,东临南海,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闭塞的地域位置,不便的交通,使得人们较少与外界发生联络交流,千百年来相对稳定地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所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潮汕人独特的性格特征。“潮人俗尚迷信”,认为冥冥中有一种神力在护卫或驱动,这种“万物有灵”的观念来源于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和神秘感。老百姓需要一种调节方式,来化解命运中的无助感、营造农民兄弟自己的一方绚丽精神家园。于是,向“元帅老爷”祈求风调雨顺,逢凶化吉的民俗活动应运而生,衍化成这个地域独有的人文景观。
民间艺术演绎“海滨邹鲁”的文化内涵。
潮阳素称“海滨邹鲁”,这是一个与“省尾国角”形成鲜明对比的美誉。在这片古老而又时新的热土上,传统民俗风情历久不衰,常年不断的民俗活动,带动了各门类民间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尤其是孕育了英歌舞、笛套音乐、民间剪纸这“三大瑰宝”,潮阳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艺术是否也起源于宗教这里姑且不论,但民间艺术离不开民俗活动这个载体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认为,人神共欢的祭社活动是一个大舞台,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在传承、发展、出新中纷纷闪亮登场,演绎着“海滨邹鲁”的文化内涵。
祭社的各家各户都有成员(有的甚至全家出动)参与文艺巡游演出,长达数里的文艺巡游队伍穿街过巷,宛如一条舞动的彩龙,震天动地的马头锣过后,三十六个彩墨花脸的梁山好汉一路呼啸而来,这豪迈粗犷的英歌舞,舞出了阳刚雄浑的古朴民风;新一代农民着西装、打领带,温文尔雅,吹奏着悠悠扬扬的潮阳笛套音乐;标旗队是由村里“民选”出来的俊男靓女担纲,花枝招展的时尚女郎戴着墨镜,款款而来,俨然是一次乡村版的时装秀;稚气未脱的少年英歌队,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威武气势……
游行队伍从旭日东升一路欢歌笑语直到夜色阑珊仍意犹未尽。入夜,卸下了节日盛装的人们涌向“神厂”(祭坛),品评惟妙惟肖的“活景”,激赏璀璨华丽的花灯。民众为告慰忠魂而精心摆设的盛宴,更是民间手艺大竞赛:“水桌”上一排排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的仿生面制品,与精美秀丽、多维巧思的潮阳剪纸两相辉映,大放异彩。素有“南国奇葩”之称的潮剧,更是祭典活动的重头戏,各地潮剧团应邀云集前来,连续演它个十天八夜。村里举行的农民书画展览,更是展示了农民文化生活的另一道亮丽风景线。
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因势利导,为祭社这个传统民俗活动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例如,谷饶镇政府在祭社期间举办“民俗文化节”,把民俗祭典活动办成一个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盛会。在共构和谐社会进程中,传统民俗活动凸显其积极意义。侨乡潮阳“祭社”期间,海外游子纷纷组团回乡,热心公益,共图振兴。“祭社”犹如一系红绳,编织起族群和合的同心结。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本土文化被冲击甚至取代并非危言耸听。“祭社”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正确的保护宣传和引导有助于拯救潮汕民间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民族精神。
---- 原始邮件 ----

宋朝大元帅是宋朝人吧,为什么谷侥人要拜他呢,是不是他对谷侥人有贡献呢。
谢谢你,非常清楚,比在现场还好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