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归档

2009年4月19日星期日

李坑距婺源县城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江西婺(wù)源的诗句。婺源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

李坑距婺源县城12公里,建村于北宋祥符年间庚戊年(公元1010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 历史。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所在,自古文风鼎盛、历代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几百年间,全村出了18名进士,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还出了一位状元,叫 李知诚;出任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员达32人,并有1名饱读诗书,能文善诗的文士留下传世佳著29部。(原创) 中国最美乡村-李坑 - 孔雀寨主 - 孔 雀 寨

08年有幸和单位退休人员自费组团来到这个美如画卷的李坑参观,走进李坑就被那美丽的田园风光所吸引。走进李坑,犹如来到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原创) 中国最美乡村-李坑 - 孔雀寨主 - 孔 雀 寨

(原创) 中国最美乡村-李坑 - 孔雀寨主 - 孔 雀 寨

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古村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10年,由一个叫李洞的“理 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为什么叫理田呢?村里的老人说:他们现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为远祖在帝尧时为部落首领时任大理(掌刑法之官),故 以官职为姓。同时因先祖唐未由北方迁江南时,曾“占地从田之签”,李洞建村时数典不忘祖,取村名为“理田”。到了近代,人们渐渐以李姓居住在小溪(亦称“ 坑”)两岸,便俗称李坑了。

(原创) 中国最美乡村-李坑 - 孔雀寨主 - 孔 雀 寨

这里就是李坑村的“水口”。婺源人把村口称为“水口”,原因是这里的村落全是依山傍水而建, 水从这里流出村子。水口是婺源村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修筑水口碣拦截财气,培植水口林,有的还建起水口桥以锁住灵气。古时候,水口往往成为一个 村庄的标志,村中有人出远门,家人必送至水口,千叮万嘱,挥泪洒别;在外多年的游子重返家乡,走着走着,一望见水口,便会激动不已,分外亲切。

(原创) 中国最美乡村-李坑 - 孔雀寨主 - 孔 雀 寨

(原创) 中国最美乡村-李坑 - 孔雀寨主 - 孔 雀 寨

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原创) 中国最美乡村-李坑 - 孔雀寨主 - 孔 雀 寨

步入李坑时,仿佛走进“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里,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这条穿村而过的小 溪,由东向西缓缓而流。现李高村260多户1000余人口,大多居住在溪的两岸。这种建筑布局说明,李坑村过去很讲究风水,因为堪舆术说:水向西流必富。 古时候李坑人选择在水由东向西流的溪畔构筑房屋,这就把他们所希翼的美好愿望,从村落布局的形态中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原创) 中国最美乡村-李坑 - 孔雀寨主 - 孔 雀 寨

(原创) 中国最美乡村-李坑 - 孔雀寨主 - 孔 雀 寨

(原创) 中国最美乡村-李坑 - 孔雀寨主 - 孔 雀 寨从 表面上看,李坑的老房子和婺源其它村落的古民居一样。大多是粉墙、青瓦(时间一长变成黛色)。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给人一种朴素淡雅的美感,屋顶采用 马头墙的建筑造型,即房屋的左右两侧筑起风火山墙,高出于屋顶。同时为避免山墙檐距双向坡顶的屋面高差过大。采用了随屋面坡度层层跌落的形式,因为它形似 马头,故俗称为“马头墙”。马头墙檐角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画出民居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

(原创) 中国最美乡村-李坑 - 孔雀寨主 - 孔 雀 寨

有水则灵,南宋武状元李知诚故居的后花园,园内有一个石砌的鱼池,用青石板将周围围住,绕池的小径以块石铺垫。池内的鱼就是婺源的四大特产之一的荷包红鲤鱼,池水与外面的溪流是相通的,活水。

(原创) 中国最美乡村-李坑 - 孔雀寨主 - 孔 雀 寨

小狗自由活动,不需要像在大城市里面的狗那样,还需要用绳子拴起来喂养。

这里一切都那么恬静,老百姓与世无争,过着悠哉游哉的生活!不过我不能在这里常住,因为太潮湿了。!

(原创) 中国最美乡村-李坑 - 孔雀寨主 - 孔 雀 寨

这间跨院当地称做“小姐绣楼”。请看,楼上这座向河街挑出许多的亭阁式建筑,小巧玲珑、古朴 典雅,原本用于观景,但传说也是小姐抛绣球的地方。这里有一扇古代百叶窗,向上翻可以采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窥视楼底的过往人群。小姐抛绣球的故事,在小说 和戏剧情节中常有记载,因为有些待字闺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权贵,如何选择左右为难,或者因小姐的择婚主张与父母意见不合,爱女也许早有意中 人,于是便出现了抛绣球选女婿这种戏剧性的做法。小姐的绣球抛给谁,一般是有目标的,也就是小姐一般已经选定了一个意中人,而不是随随便便乱抛的。

(原创) 中国最美乡村-李坑 - 孔雀寨主 - 孔 雀 寨

古时,李坑除了文才辈出而外,村民的主流还是明清时外出经营的商人,他们的木材、茶叶生意做 到了南京、姑苏、上海、广州等地,他们积攒了钱财回来,除了建造住宅处,也修宗祠、桥、路、亭、寺院等,使得李坑这个不傍大河通道,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山 村,慢慢发展成为一个建筑类型很发达的村子,有大小宗祠12座,庙宇观阁17座,桥亭路亭17座,还有书院、私塾、文峰塔、公共园林等,当年号称“婺东第 一村”。

考虑文章篇幅作简短介绍,留点念想给您,有机会亲自去看看。

没有评论: